PALMisLIFE 討論區

標題: 這樣的保單儲蓄計畫算好嗎? [列印本頁]

作者: javax    時間: 2009-5-26 18:36
標題: 這樣的保單儲蓄計畫算好嗎?
最近有一個在賣保險的朋友跟我推薦一個保單,看了之後不曉得這樣算好還是不好,想放上來跟大家討論一下

為了避免有廣告的嫌疑,以下不會提到保險公司或是保單的名稱

這個保單的商品結構如下:

每年存台幣 124,000 元,總共要存連續六年。

換而言之,六年下來總共要存台幣 74,4000 元

在這六年之間如果發生意外往生的話,保障是台幣231萬元

如果過了六年之後領回,可以領回 78 萬元 (複合利率約為 1.36%)

如果過了十年之後才領回,可以領回 97 萬元 (複合利率約為 3.58%)

如果過了十五年之後才領回,可以領回 123 萬元 (複合利率約為 4.1%)

如果過了二十年之後才領回,可以領回 155 萬元 (複合利率約為 4.27%)

第一次接觸像這樣的保單不曉得上面的這一張保單提供的保障及利率如何?

如果單純的就投資了觀點而言,不曉得有沒有哪一家銀行的定存可以提供更好的利率呢?
作者: player    時間: 2009-5-26 18:52
呵呵...拿定存來比?那只有一種軍公教18%必贏.
(如果這種保險連一般定存都比輸,那也不用上市賣了.)
但若是用其它理財工具來算的話,比這利率高的比比皆是,
最近又有人在跟我推5%固定收益的東西,還沒空去研究.

我倒是有另一個算法必需要提醒您一下,
您的這張保單,一個人的年保費就是124,000 元,
簡單來算,您的個人年收入必需在1,240,000 元以上,
家停保險費支出,不應超過家庭年所得的10%,
這樣才可以保障您不會繳得很痛苦,也不會喪失原先的生活品質~~~

話再說回來,這張保單只有兩百多萬的理賠金,
萬一出了啥狀況,應該也不夠支付家庭未來的生活所需,
所以,建議您再重新檢視一下,您該不會只想靠這一張保單吧?
作者: kentdong    時間: 2009-5-26 19:06
本文最後由 kentdong 於 2009-5-26 19:08 編輯

不知算不算投資型保單?
基本上它是一個6年期定期險+生存險
如果您有時間,您又很在意保障
那跟保險公司買定期險6年期或10年期,其實定期不貴

而投資部分,我覺得可以再分一半,一半定期定額儲蓄,一半定期定額基金
相信不會比保單差

您要知道第一年的124000的保費應差不多都是保險公司的管理費用及業務員佣金

還有如player所說,保險要量力而為,不要等到繳不起再解約
那可是會了很大哦

再補充一下,保單也不是一無是處
至少它是有一點強制性,會迫使你把保費當成理財規劃的固定支出
還有就是保單借款很方便,立即借立即就可領,很簡單,這點是蠻方便的(很多人都沒在用)
作者: polar168    時間: 2009-5-26 19:23
蠻久之前, 中國信託也跟我推薦過類似的 "定存方案"

要特別注意的是

若1~3年解約的話, 反而還要賠錢

而且它的利率是鎖定的, 如果以後利率往上調, 你可能就少賺了

以強迫儲蓄的角度來看, 還可以啦...


這種保單儲蓄計畫應該會有年齡限制吧~!
作者: fw    時間: 2009-5-26 22:48
投資型保險跟定存有很大的差別是:
定存是透明的,而保險基本上都隱藏著很多刻意不告知或語意不清的費用。

個人建議投資跟保險應該完全分開。
作者: mayakeq    時間: 2009-5-26 23:40
這個保單...如果想當儲蓄,還不太夠
光通貨膨脹率都吃不太下來

如果第六年就領回,還算虧最少
保險公司一定有算過,要20年都維持經濟低迷不太可能
所以才敢開這樣的利率條件

20年前的一塊錢,跟現在的一塊錢差多少
差不多的條件,現在的155萬,20年後大概是現在的多少錢......

建議保險跟投資分開處理
這樣同樣的錢,能有最大的保障
投資部份再另外研究方式

統統搞在一起,只會讓計算更模糊,更四不像
真正發生意外,保險的錢也不夠,也沒有足夠資產能變現
兩頭都落空,反而不美
作者: player    時間: 2009-5-27 01:06
本文最後由 player 於 2009-5-27 01:07 編輯
20年前的一塊錢,跟現在的一塊錢差多少
差不多的條件,現在的155萬,20年後大概是現在的多少錢......
mayakeq 發表於 2009-5-26 23:40

說到重點了,我在三十出頭就已經領到一筆我的二十年期保險的滿期金,
(當然我都沒拿,雖說後期是我繳的,全部交給母親大人去了.)
那筆錢是三十多萬,以滿期那當時來說,連一部March都買不到,
但若把時間移回到二十年前,台北市30坪公寓已經可以買半間了.
(若是在現在的東區?大概可以買兩間吧?)
所以千萬別用現在的"價值"去衡量未來的金錢.

所以,當短期避掉低利率的這幾年,並強迫自己存錢,這種想法倒是OK,
但若是您期待的是二十年後的那筆金額?或是它的兩百來萬保障?那還是不要吧.
雖說看起來是一倍,但是考慮到通膨,可能...大概就是部Tercel之流的車了.
再者,現在隨便保個兩百多萬的意外險...若用信用卡或是公司團保,
了不起一年才一千多...您確定這是您想要的嗎?
作者: simonpeng    時間: 2009-5-27 01:24
想賭萬一的話,買意外險吧。

意外險是保險公司最不喜歡賣的險之一,為甚麼不喜歡賣,因為賠本的機會高,所以相對的來說,我們賺錢的機會大。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買台灣50的報酬率應該會比這張保單高。

以現在6500點來看,台股6年內到8700點,就有34%的報酬率,以6年來算等於年利率5%。
作者: kentdong    時間: 2009-5-27 07:48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買台灣50的報酬率應該會比這張保單高。

以現在6500點來看,台股6年內到8700點,就有34%的報酬率,以6年來算等於年利率5%。
simonpeng 發表於 2009-5-27 01:24


這倒是真的,我都沒有理它的基金已有26%的報酬率了


作者: simonpeng    時間: 2009-5-27 20:03
To kentdong:
我說的是 0050 可以直接用證券戶買的指數型基金。不過你的寶來卓越50基金應該也是類似的東西吧。

To javax:
其實大多數的保險從業人員只能算是保險推銷、介紹人員,在推銷的時候往往都是從佣金最大化來考量,而並不是幫人在作財務規劃。若真從財務規劃的角度來看,假設你的年齡沒有超過35歲,你的年收入,稅後年收入要破百才考慮這張保單。若你沒有破百的話,這張保單對你的負擔會太大;若你已經破百的話,那我覺得你應該把這十二萬拿來作更積極的投資,追求更高的報酬率。
作者: rubberhuang    時間: 2009-5-28 00:18
本文最後由 rubberhuang 於 2009-5-28 00:20 編輯

就我個人經驗來看
(我沒有從事過保險工作.單就印象分析.若有解釋錯誤.請指正!)

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如果真的要考慮這種類似投資型保單
我會建議去香港購買所謂的英式分紅保單.
也就是說:我會在台灣投保醫療險跟癌症險
然後在香港購買壽險或意外險.
為什麼呢?
因為台灣的險種都是用第四回生命表(也就是以2300萬人平均為65歲死亡為出險計算)
香港或海外險種都是用第九回生命表(也就是以64億人平均為85歲死亡為出險計算)
據了解有些壽險公司甚至已經使用第10回生命表
平均每一個生命回合表約差15%的保費
換言之.同樣的保障.我只要花台灣的1/3價格.還可以買到更高更多好幾倍的保額!!
甚至於每年還可以分到約5%的分紅.....

單純建議!多看多聽多考慮一下!!
印象中今週刊在今年3月有出一本搶救保單大作戰.可以看看!
作者: mayakeq    時間: 2009-5-28 09:37
幾年前有人問我要不要投資
香港某家英國傳統銀行,就是英式分紅保單
看了內容,原來是用保單搭配基金賣的(當年台灣這類的保單不多,能用保單買的基金選擇也不多)

20年期,利率不錯,初加入的第一年可以拿回超過30%本金,之後遞減,平均有7%以上,保障不變
錢夠多還送香港來回機票(後來是直接來台灣設辦事處...因為買的人不少,台灣人還是蠻有錢的)

不過因為當年股票更好賺,我也沒那麼多套資金可以轉來轉去
就沒去買了

後來聽說比較後期買的,分紅部份賺得就沒有前期的人多
不過那個保障+分紅,現在想起來,還真是蠻令人心動的
作者: javax    時間: 2009-6-3 11:08
謝謝大家的答覆

綜合了通貨膨脹及利率不算高的這些因素

再加上保險的保障對我來說並不是重點

看起來定期定額投資穩定的基金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作者: simonpeng    時間: 2009-6-3 17:25
其實你應該要先弄清楚你自己理財的目的是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確認了你的目的之後,再來尋找你的理財方式。
理財的工具只是要讓我們達到財富的目標。

有可能的理財目的:
1、保本,生活不須要為錢煩惱;
2、累積財富,擺脫為錢而工作;
3、興趣
4、賺錢

在保本的情況之下,才去考量所謂的低風險產品,不過話說回來,只要是金融產品風險都很大;要累積財富的話,不見得一定要作金融投資,做生意、作貿易、賣專長、有很多的東西都是可以賺錢的;我有朋友的興趣是買賣股票、玩選擇權、玩指數、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只能說他有一個富爸爸不怕他賠錢;賺錢,想在股市上賺錢是很困難的,沒有殺進殺出的本錢和本事的話,買體質健全的公司會是比較好的投資方法。
作者: 紫氣東來    時間: 2009-6-20 22:59
站在財務規劃的角度來看,保險/儲蓄/投資都因個人或家庭需求來決定,其中有各項因素是必須被列入考慮的.
若是以投資角度來看,資產配置是很重要的,必須考量需求/時間/風險承受度.
如果是儲蓄的話,要考慮是強迫儲蓄或者是閑置資金儲放以被不時之需的考量.
若是要購買保險則是看個人或家庭在一定時間內的風險考量,在決定購買額度.
錢很好用,用在對的地方有加成效益,用錯的話下場就是被海嘯淹沒.
作者: sail    時間: 2009-6-21 00:43
我個人是覺得
保險是風險管控
而不是投資
要是投資
保險的最大獲利
當然是保險人出事

受益人
作者: simonpeng    時間: 2009-6-21 12:04
大多數的保險從業人員都是用投資的角度來推銷儲蓄保險,和定存比較、和利息比較等,而且常常都不顧別人的理財需要,就是直接要人買到頂。曾有單身朋友月收入30000左右,自己在外住,他平常用度非常省,保險人員推銷他一共買到15000去,其中有健康保險、儲蓄保險、基金保險。在我看來,這個保險人員很可惡,完全不顧別人資產配置的死活。後來我仔細分析給我朋友聽,最後他是基金保險退掉、儲蓄保險降低。

可能剛好我遇到的都是這種吧,所以我對保險從業人員講的話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作者: player    時間: 2009-6-24 21:52
曾有單身朋友月收入30000左右,自己在外住,他平常用度非常省,保險人員推銷他一共買到15000去,其中有健康保險、儲蓄保險、基金保險。在我看來,這個保險人員很可惡,完全不顧別人資產配置的死活。 ...
simonpeng 發表於 2009-6-21 12:04

這種情況很多...多得不勝枚舉,很多人都是這樣才對"保險"人員很感冒,
遇到這種,通通很慘,繳到繳不起,解約損失了一堆,只為了成就那保險從業人員一點點的(相較之下)傭金.

有個簡單的算法,可以讓大家參考一下,
房貸: 不要超過年所得的30%
保險: 不要超過年所得的15%
這樣,至少可以保障一下生活品質.
作者: simonpeng    時間: 2009-6-25 21:33
18# player

所以我會建議網友在做任何理財動作前把自己的財務狀況弄清楚,財務目標確定之後才下手。
作者: rubberhuang    時間: 2009-6-26 04:11
大多數的保險從業人員都是用投資的角度來推銷儲蓄保險,和定存比較、和利息比較等,而且常常都不顧別人的理財需要,可能剛好我遇到的都是這種吧,所以我對保險從業人員講的話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simonpeng 發表於 2009-6-21 12:04


並不是要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但是
我身邊觸目所見
似乎都是這種保險從業人員..............
作者: 白長壽    時間: 2010-1-17 11:40
為什麼中樂透的要買儲蓄險?就是要短年期+鎖利率
也不見得他們都沒做功課吧!
作者: player    時間: 2010-1-17 13:01
為什麼中樂透的要買儲蓄險?就是要短年期+鎖利率
也不見得他們都沒做功課吧!
白長壽 發表於 2010-1-17 11:40

因為...已經不愁吃穿了...
所以囉,只要有收益就可以了,管它多還少,
另外...這招也可以當成"資產轉移"的手段,
當然啦,"銀行"的推銷,也該是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
作者: 苦力爺    時間: 2010-1-18 01:53
簡單的說,用保單理財解決不了目前"沒有錢、窮"的問題!

但是可以解決存不下錢(有計畫的強迫儲畜)及擺死錢(鎖定利率)甚至是錢太多(控制權、節稅、隱藏資產、分配權)的問題。

小錢想要賺大錢請找風險高的工具!
作者: simonpeng    時間: 2010-1-20 00:05
為什麼中樂透的要買儲蓄險?就是要短年期+鎖利率
也不見得他們都沒做功課吧!
白長壽 發表於 2010-1-17 11:40


中樂透是很極端的例子,應該很少人會是平常就在計畫中了樂透要怎麼投資理財吧。




歡迎光臨 PALMisLIFE 討論區 (http://www.palmislife.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